責任編輯:創藝龍 2018-12-17
過去的雙十二中據國家郵政監測的數據是當天收攬了2.38億的包裹,比平時多了一倍多,可想而知購物節還是比較狂歡的,背后又不知道有多少剁手黨。但是對于這么大的量的包裹在市場上的流通,就需要嚴格的保障,比如人們在寄包裹時會投保之類的,這是關乎寄件人本身的財務保障,還有一類是監管部門需要保證在流通過程中包裹是沒有攜帶危險品與違法物品的交易的,這是需要監控的一塊,那么對于這一塊基本都是通過終端,在寄送快遞需要實名制,快遞物流企業購置安檢機來檢測包裹安全性的。
另外一塊就是企業自己的檢測,在收快遞時必須拆封檢查驗收才能寄送,在去年的雙十一后有新聞報到快遞車起火的一系列報道,但是隨著去年加大各個網點配置安檢設備后,今年就沒有出現類似事件,雖然網上有炒作,但是都是被證實不存在。
對于快遞在運輸過程中起火這類事件對于車主來說是一種嚴重的損失,對于購物與寄遞電商老板也是一種損失,這種事件的發生很可能就與包裹中攜帶一些化學物品這類違規品,導致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反應而發生類似事件,但是今年隨著各大中轉網點對于安檢機的落實這類事件暫時是得到一定的遏制。所以說安檢設備在雙十二期間還是很好的保證我們的包裹在流通中的安全性。
那么對于快遞在流通過程中,安檢主要集中在哪個環節呢?來看一看首先是業務員上門取件,到了一定的小網點,一般社區網點還用不上大型設備安檢機,到了中轉站這一個環節就必須所有包裹檢測才能進入運輸流通,大家都知道快遞都是從一定流通中轉過來的,及少事同城送運這屬于京東,蘇寧這類的大型電商同城門店送出來的,這種大企業自營物品就有一定保障,但是去年開始不管你是什么,只要大型倉儲出貨到終端,都需要嚴格執行過安檢,也就是安檢機從源頭杜絕了包裹是否安全的不確定性。